5月20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任锡源一行到访我院,就人工智能专业和相关课程建设工作开展专项调研座谈。院长李海生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海生院长对中华女子学院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学院以人工智能、食品安全大数据、农产品供应链与可信溯源等相关技术为核心,结合学校在商科、食品和轻工业领域的发展优势,初步建成服务行业、服务首都、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链条人才培养的特色鲜明教学研究型学院。他希望两院加强沟通交流,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等方面强化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孙晓荣副院长随后介绍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及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情况,详细介绍了我院教学方面的课程设置、虚拟教研室、教学模式、实习实践以及历年来教师获奖等情况,分享了我院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科交叉、案例式学习、场景实验、项目制实践和个性化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杨一从专业定位、教学师资、培养方案和毕业前景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我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情况,本专业服务我校“工商一体化”育人理念,助力“双一流”学科创建,培养数字经济、食品安全和轻工产业智能化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技术开发、智能产品设计、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
计算机技术负责人任延昭分享了我院计算机技术通识课的建设情况。课程基于“分层分类、交叉融合”理念,打造了针对理工科的《计算机技术I(C语言)》和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技术II(Python)》双轨体系,依据专业特性,在数据分析和算法设计上各有侧重,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引入案例式教学,结合首都产业需求,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技术”双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中华女子学院任锡源院长在座谈会上表示:贵院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范式参考。他特别指出,作为全国妇联直属的女子高等教育重镇,中华女子学院始终秉持"响应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数字赋能妇女发展"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此次调研着重学习我院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他希望与我院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建、科研项目攻关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