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电子信息系与自动化系工会小组在良乡校区联合举办“教学有道·青蓝相承”教学交流活动,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教学智慧的盛宴。
学院副院长孙晓荣教授开场致辞,强调了教学经验传承的重要性,希望青年教师主动向老教师学习,结合工作勇于实践,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与追求。
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刘翠玲鼓励青年教师要走出去,每一次教学交流研讨、参观访问都会有不同收获,既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又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而这些从外界汲取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若能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教改教研中,定能给学生培养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多元变革中受益匪浅。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廉小亲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告诉大家,教学竞赛是教师成长的 “练兵场”,这不仅是对教学能力的一次全面挑战和提升,更是实现教学与科研打通的绝佳途径。在备赛过程中,教师们为了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分析教学案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在做科研。通过教学竞赛,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再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学与科研在相互促进中蓬勃发展。
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赵峙尧老师从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学是“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雕细琢每一个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在科研探索中,要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只有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以教学为基础推动科研发展,用科研成果引领教学创新,才能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深耕细作,收获丰硕的教育成果,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践行 “教学有道・青蓝相承” 的教育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持久而强大的力量。
正在援疆的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白玉廷老师通过远程连线,分享了每次参加比赛的心得,从初次参赛时的紧张懵懂,到后来逐渐摸清竞赛规则、掌握教学设计技巧、提升课堂把控能力,每一次的积累都是在为下一次的飞跃做铺垫。只要坚持不懈地参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稳步提升,获奖层次也会随之逐步提高,最终在教学竞赛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誉。
在现场交流环节,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的青年教师们也踊跃发言,吴静珠老师、祁博健老师、郑彤老师、张新老师、张海艳老师等就各种参赛过程畅谈感悟与收获,气氛热烈。
最后,副院长赵峙尧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本次教学教学交流活动的意义,感谢老教师们践行 “青蓝相承”的优良传统,为培养年轻老师付出的诸多努力,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专业、学院乃至学校的未来,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承载着推动学科前进的使命,希望青年教师们牢记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持续精进,不断追求卓越。
“教学有道・青蓝相承”,名师们的感悟与分享,犹如一颗颗火种,在青年教师心中燃起了对教学的更高追求和热爱之情。相信在这些名师的引领与启迪下,青年教师们将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让教育的薪火代代相传,越烧越旺。